第八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讨论
- 当前疫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舆论
- 中美贸易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缘起
- 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让世界各地联系了起来,这虽然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变得世界性了,但是各国的命运也捆绑在了一起。
有点像命运共同体
-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就是用最廉价的生产方式来剥削生产,也让各国被迫加入这种生产方式,不然就只有灭亡一路。
不加入商品价格太贵,质量不好,难上加难的生存
- 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让世界各地联系了起来,这虽然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变得世界性了,但是各国的命运也捆绑在了一起。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逆全球化问题:美退群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意义上依然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但美国为何还要“退群”?
1
2
3要点:
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会约束美国的行为,这是美国不希望的
2. 会从各方面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重要意义
- 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 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
- 各个国家发展都带来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挑战
-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动力不足
- 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
- 保护主义明显升温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因素
- 中国、印度等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
- 个经济体下过户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两级$\rightarrow$多级
- 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 文化多样化及其碰撞和交融呈现新特点
- 文化间的碰撞
- 不同民族文化不同
-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
- 全球置里体系变革加速推进
- 西方中心论已经8太行了
- 各种治理问题和信任问题接踵而至
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提出背景及确立过程
- “当代世界”主题——十三大
- “当今时代”的主题——十五大
- 依然是时代主题——十九大
原因
-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内涵与实现方式的新变化
- 和平方面
- 发展方面
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成为u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
- 贡献大
- 地位重要
中国成为全球置里变革进程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是国际社会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负责任大国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中华文明
- 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
- 世界情形
- 基本目标
- 主要内容
- 和平道路
- 最鲜明的特征
- 不懈追求
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 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
很多要硬记!
永远不称霸不高扩张
- 依据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天下为公”
- 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
- 中国执政党的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中国近代史的惨痛遭遇:
- 世界历史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四个旗帜的名称要记忆
- 和平旗帜
- 发展旗帜
- 合作旗帜
- 共赢旗帜
要好好理解全方位立体化国际关系布局
要搞好邻里关系,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为什么需要全球治理问题的中国方案?
主要针对全球置里体系面临的问题,有五点
主要就是不能友好包容,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讨论: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你如何理解?
人的本质是任的真正的共同体。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任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 本源共同体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提出的“共同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马克思“共同体”以利益来维系真正的共同体。
这里不能有误解,不能没有而且必须得存在利益才能让人满足
物质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
真正的共同体形成的基础不是政治理念、普世伦理或准宗教信仰,而是全人类的普遍利益
- 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怎么做要背!
- 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意义!
结合当前疫情,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彰显
- 情感等非物质性外交分量加重
- 价值供给和规范创新实践增多
- 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决心增强
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舆论
关于中国发展的主要舆论
- 中国威胁论 | 中国责任论 ——主导
- 中国崩溃论 | 中国机遇论 ——边缘
中国威胁论
产生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廉二世的“黄祸论”
——畏惧历史上的黄种人
第二阶段: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冷战期间、朝鲜战争、西方担心红色政权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红色威胁论”
直到苏联解体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冷战结束、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引发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中国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后
始作俑者: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1990)首次提出“中国威胁论”
第一波:1992-1993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明冲突角度
第二波:1995-1996 台海危机 经济与军事角度
第三波:“李文和案件” 技术情报威胁角度
第四波:2000-至今 版本翻新,呈现全面性、深刻性特征
这个威胁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写
- 中国发展迅猛
- 剥削过久的西方国家担心被剥削
- 冷战思维的延续
- 被剥削的国家担心崛起的大国再次剥削自己——不信任
中国责任论(正确对待)
- 清醒认识中国的实例和国际定位
- 处理好承担国际责任与国内责任的辩证关系
- 处理好承担国际责任与协调西方大国的关系
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定位,不要膨胀,不要上当
中国责任论(特点)
隐蔽、温和、理性、务实(客观期待与工具利用)
中美贸易战
直接原因:中美贸易逆差
深层经济根源
- 意识形态的斗争
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 西方国家很多都是消费制而不是储蓄制,出事了就没钱
- 意识形态的斗争
中美贸易战实质: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心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思考题
思考题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原因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重要意义
- 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 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
- 各个国家发展都带来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挑战
-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动力不足
- 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
- 保护主义明显升温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因素
- 中国、印度等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
- 个经济体下过户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两级$\rightarrow$多级
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做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通过同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并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体现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2、如何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作用?
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日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 贡献大
- 地位重要
中国成为全球置里变革进程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是国际社会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负责任大国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正在全球范围收获越来越多的共鸣,产生越来越强的凝聚力。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正在以一种与传统大国不同的方式,更加自信、更加开放地为自身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 完善全方位立体化国际关系布局
中国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关系布局,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与各国人民结伴而行,共创美好未来。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同14个陆地邻国接壤,与8个国家海上相邻或相向,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加强同周边国家关系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积极营造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
3、结合本次疫情,谈谈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 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丰富深刻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协和万邦”。这种“和同天下”的思想,不是抹平一切差异,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现关系和谐。同时不断合理有序地解决矛盾,实现功能互补,推动整体的发展演进。“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化既是中国外交厚积薄发的力量之源,也蕴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因。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内涵相结合,同时批判吸收了人类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基本价值共识,形成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重大意义
-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的继承与发展。
-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以上的内容穿插一下武汉保卫战的内容。
4、如何看待中国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中国威胁论?
关于中国发展的主要舆论
- 中国威胁论 | 中国责任论 ——主导
- 中国崩溃论 | 中国机遇论 ——边缘
中国威胁论
产生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廉二世的“黄祸论”
——畏惧历史上的黄种人
第二阶段: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冷战期间、朝鲜战争、西方担心红色政权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红色威胁论”
直到苏联解体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冷战结束、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引发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中国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后
始作俑者: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1990)首次提出“中国威胁论”
第一波:1992-1993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明冲突角度
第二波:1995-1996 台海危机 经济与军事角度
第三波:“李文和案件” 技术情报威胁角度
第四波:2000-至今 版本翻新,呈现全面性、深刻性特征
这个威胁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写
- 中国发展迅猛
- 剥削过久的西方国家担心被剥削
- 冷战思维的延续
- 被剥削的国家担心崛起的大国再次剥削自己——不信任
5、如何认识中美贸易摩擦?
直接原因:中美贸易逆差
深层经济根源
- 意识形态的斗争
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 西方国家很多都是消费制而不是储蓄制,出事了就没钱
- 意识形态的斗争
中美贸易战实质: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心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