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跑偏主线:供给侧改革
保持开放
思考题
- 当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几种认识
一 唱衰中国的论调从未间断
二 蓄意歪曲、抹黑、贬损中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发展壮大
三 有些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信心不足、消极悲观
四 尊重中国发展的成就,希望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 用对比来学习经济建设
投入和产出
搞经济的都要注重交流,因为用经济全球化,而在学习中国经济的时候肯定不可以只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要全方位的看全球的经济,因为大家都息息相关。
- 世界经济的“新平庸”与中国经济的新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中国也不太喜欢负债,不喜欢透支消费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到一半以上;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衰减,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出现,土地也没有得再开发利用了,环境问题也要着手解决;提升创新实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发达国家容易转嫁危机给发展中国家,这也是我们的面临的挑战,而且贸易保护主义也阻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冲击的行业
- 电影行业春节档近乎颗粒无收
- 餐饮行业损失惨重,3000千万人就业成问题
- 交通运输业也大大降低
- 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以及农林牧副渔等等
党中央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判断
影响:2020-4-17 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思考题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冲击
第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发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使这种矛盾变化更加复杂
(新冠肺炎让出台政策)
- 宏观经济方面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政策落地要时间,现在的政策出台还没有看见成效,仍需要时间)
- 微观经济方面(对企业和公司)
实体经济内部供给和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
(有钱了才能把多出来的钱投资给除了衣食住行以外的行业)
(要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股票、债券——信心投资,这是虚的经济)
房地产部门发展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失衡
第二
第三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使中国宏观经济层面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 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达到3000的时候,问题很多,很考验应对能力)
- 修昔底德陷阱(先人压制后人)
如何看代中国经济?
第一 从发展基础看,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 GDP发展
- 生产总值达到100万亿美元
- 经济结构上7.1%/39%/53.9%
- 微观基础上,世界500强入榜数量与美国旗鼓相当(中等偏下水平)
- 但是如何做强变得更为迫切,做强的路上任重道远
- 制造能力上,唯一拥有联合国所有的制造行业——“世界工厂”
- 基础设施,高铁,高速公路,网络建设
第二 从发展潜力看,我国仍处于经济“后发优势”的几种爆发时期
- 我国经济总量不小,但不平衡不充分特征突出,所以发展潜力大
- 人均GDP,全球人均GDP——1.15万美元,而我国人均GDP仅有5380万美元
- 城乡融合发展看,要达到的水准:农民和市民的生活水平要相近,只是住的地方不一样
- 改善公共服务
- 区域发展格局看
- 发展差距就是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久又不断发展的动力、努力赶超的压力,从而形成后仅转化为先进的“后发优势”。
第三 从综合体量看,我国具有显著的大国优势
人口多,14亿人口,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
空间结构上,幅员辽阔,梯度效应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实施区域线条发展战略,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
-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革命老区、民族第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基地振兴、中部大发展、东部率先
- 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我国领域
- 将城市边缘外移,减少农民人数,利用不同城市的功能
- 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质,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资本积累上,存了不少
第四 从产业链看,我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 供应链完整的好处就是,这次疫情就仅对我们是皮肉伤而不是伤筋动骨
- 国企和民企产品互补
- 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五 从科技支撑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 创新资源投入大
- 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嫦娥四号(月球背面),雪龙2号首航南极
- 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较快发展
-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 另一方面(坏的),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 经济总量大但是创新能力低
第六 从市场容量看,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 我国有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很大的内需)
- 我们拥有很大的市场,而且还有新的增长点
-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克服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危机
一个题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1 |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 第七 从经济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日益彰显
我国经济制度是什么?(最新的,较18的教材而言已经修改了)
优势在于
- 有效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等等问题
思考题2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度创新》 (创新的内容是什么?三点)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按劳分配为主体、洞中分配方式并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八 从政策工具看,我国政策体系完整、宏观调控有力
- 要稳中求进,不能高风险高回报的发展经济
-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在区间调控要精准
思考题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书上有现成的)
第九 从发展机遇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善于抗击风险、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是我们党的一大利器
第十 从根本动力看,我国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
-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适应现实需要
- 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寻找别人的优势,也要有自己擅长的,这样才能用各自擅长的
思考题4(一部分,书上也有一些) 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 “一带一路”建设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美国那种发展是自己发展别人不发展,让人难受
- 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放实践
不同于邓小平时代的实践,当时是先管好自己,现在的新时代,中国已经是带领者
坚持六个开放
-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 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第十一 从主体力量看,我国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由人民创造的
- 生产的发展以造福人民为目的
-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第十二 从政治保障看,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 党要为经济发展定好向,把好舵
第十三 从指导思想看,我国形成了指导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
- “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 理论和实践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
-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有之路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谁?$/rightarrow$人民)
-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
- 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和协调是人民共享的方法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绿色协调发展的做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
-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三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节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思考题汇总
1.如何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发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使这种矛盾变化更加复杂
(新冠肺炎让出台政策)
宏观经济方面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政策落地要时间,现在的政策出台还没有看见成效,仍需要时间)
微观经济方面(对企业和公司)
实体经济内部供给和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
(有钱了才能把多出来的钱投资给除了衣食住行以外的行业)
(要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股票、债券——信心投资,这是虚的经济)
房地产部门发展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失衡
第二
第三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使中国宏观经济层面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 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达到3000的时候,问题很多,很考验应对能力)
- 修昔底德陷阱(先人压制后人)
2.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度创新?
首先回答何为经济制度的制度创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我国的三个经济制度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现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人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人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形式。一方面,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商品交换关系下,价值规律仍然发挥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另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3.如何理解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引领,从根本上决定发展的成败和成效。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
-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万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
增强发展整体性。 -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认识和行动。
- 第一, 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要深学笃用、增强自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要用好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及时化解矛盾风险。
- 第二,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发展的创新性、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内外联动性和包容性、普惠性。
- 第三,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必须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4.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包括:
- 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 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 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 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 七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六项主要任务。
意义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在的重大任务。
- 上个世纪80 年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柱的战略目标: 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 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而发展质升,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5.为什么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袅得主动的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我国经济想要穗健发展, 就要充分重视实体经济,大力创造有利千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制度安排。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真正载体,过度的虚拟经济将失去扎实的基础,只有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实体经济, 不仅要重视现代服务业,重视高科技,还必须重视现代制造业,以及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意大利、以色列甚至包括美国其制造业都特别发达, 享有极高的声誉。制造业不仅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力, 而且涉及我们由谁装备的问题。一国经济中制造业占相当的地位,即使有了高科技, 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用高科技的成就装备和改造传统制造业,而不是淘汰制造业。
当然, 实体经济要发展,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果实体经济创新不够,就难以在国际市场有一席之地,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要提升创新能力,一国基础科学的发展、科研体制的改革、创新的文化都是其重要因素。就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而言,经济政策应当力推实体经济的发展,力推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起支柱作用,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 我们要
-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把握的根本要求。
- 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
- 坚持和加强党苟队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市场主体的质量和活力关系到宏观经济整体的质量和活力。激发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我们要
- 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简政放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是新时代我国宏观调控的新要求。宏观调控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方式方法,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发挥作用。
7.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建设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美国那种发展是自己发展别人不发展,让人难受
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放实践
不同于邓小平时代的实践,当时是先管好自己,现在的新时代,中国已经是带领者
坚持六个开放
-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 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