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基本原理介绍
类似机理的东西可以康康之前写的光催化中的电荷传递。
光催化剂表征
这里有一篇Chem. Soc. Rev.的综述,专门写的半导体光催化的表征技术,写的十分详尽!值得一读!
物理性质表征
吸光性质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
专门用来评价光催化剂的吸光范围,不仅可以了解到光催化剂的主要吸光波段,方便选配滤光镜使用,还可以通过斜率分析其最小的吸收波长,换算还可以得到吸收光子的能量;
这也算是光催化必做的表征了
电荷迁移性质
致发光光谱(通过荧光光谱检测)
同原理篇中介绍的光催化中的电荷传递那样,荧光光谱主要有两种测试手段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光催化剂的信息。稳态致发光光谱:根据UV-vis DRS的测试选取合适的激发光波长,检测因激发光得到的瞬态致发光谱。一般而言,致发光的强度越弱,空穴电荷重组发生的可能越少,因为致发光的本质也在与空穴电子重组释放出光子形成的发光。
瞬态致发光光谱:可以检测激子的寿命,通过激发光形成的瞬时电子空穴,形成瞬时致发光,随即记录致发光在皮秒至纳秒级别的强度,再通过外电势滞后函数计算得到光生载流子的寿命。表面光电压光电流光谱
这个的信息很多,对光电压而言也分稳态和瞬时检测,越高的光电压,意味着材料对抑制电子空穴重组的能力越强;对光电流而言,可以通过计时电流法测定,配置滤光片可以进一步测定得到入射光光电转化效率(IPCE),分析可以参考光电压的分析。电化学阻抗谱
为什么要做电化学阻抗谱呢?因为光催化剂在应用时,一般存在于固液相,而光生载流子在迁移的过程中,要经历从半导体电极到电极表面再于到固液界面三个过程,对其中分离出来的电荷传质阻力来定量考察半导体性能。
一些知识汇总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 79 (2003) 133–151
- 半导体粒径越小电荷的转移到表面的时间越短
- 一般而言电子空穴重组的时间大概在纳秒级别
- 粒径越小的半导体 -> 电荷分离的效率越高 -> 光催化性能越好
- 负载金属的粒径不能太大,太大的话,也不利于电荷分离,甚至会演变成电荷空穴重组的位点,得不偿失
- 表面光电压响应越低,光催化性能大概率越好